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心底里践行劳动精神。
一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家庭、老师不断地渗透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去体验父母生活地艰辛,了解父母的职业特点。
二是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做亲身体验,并交流畅谈体验地酸甜苦辣……学生心中那份对父母长辈地亲情必然被激活、催化起来,产生强烈地深刻地生命力,为培养他们地劳动意识创造条件。
三是形成全社会都要倡导劳动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
四是家长、老师都要做带头热爱劳动的表率,给学生弘扬劳动精神作出榜样。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在实践活动中能感悟到劳动的不易和艰辛,培养自觉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脚踏实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做事,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劳动的重要性与价值意义:劳动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的独特方式,生产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生产的本质力量。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只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劳动的意义,贵在让人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行为方式的变换与思维方式的变换来形成信息,通过价值判断与价值评价来选择信息,并通过经验和能力等方式来贮存和传播信息。
劳动对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角度看,劳动是我们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从国家角度看,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价值形式
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是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
1、使用价值
一般事物对于主体所具有、所释放的广义有序化能量,就是该事物的使用价值,用Qu来表示。
2、劳动价值
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某个主体对于另一主体所具有、所释放的广义有序化能量,用Qv来表示。
这两者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作用方向:使用价值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程度,劳动价值则反映了人对于客观事物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基本目的的反作用程度
1、劳动可以创造财富,是指劳动能获得一定收益,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2、劳动可以改造世界观,劳动的形式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论哪种劳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
3、劳动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劳动不但可以创造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和友谊。
劳动创造了人类,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增进了人类的智慧,劳动创造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