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目秀

分享实用生活经验与百科知识的学习平台

批复是什么意思(审核批复是什么意思)

批复是指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批复一般分为审批事项批复、审批法规批复和阐述政策的批复三种。

复的概念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文种。批复必须以下级机关的请示或报告为存在的条件,如果没有请示,那么也就无所谓批复。因此,批复与请示是正式行政公文中具有关联的一对公文文种。这—现状也决定了批复在撰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于请示的针对性。可以说,批复是一种针对性和指令性较强的公文。以批复形式答复的请示事项,通常都是较为重要而且涉及面又比较窄的事项。般来说,批复的核心内容是就请示的内容、问题表示上级机关态度,是同意还是反对,有不同意见等,都要在批复中直接申明

2.批复的特点

通常而言,批复具有如下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

批复是上级机关用来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下级机关的请示,才会有上级机关的批复,因此批复具有鲜明的被动性。在公文中,名称凡是带有“复”字字样的文种,在行文上都具有被动性例如复函、上复性报告等。

(2)行文的权威性

批复由上级领导机关制发,是上级机关意以及权威的体现。上级机关对请示事项的批复对下级机关具有直接的约束力。尤其是那些事关重大的批复,还会具有明显的法定作用。

(3)内容的针对性

凡是批复,都是上级机关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制发的,以下级机关的请示为前提。请示通常为一文一事,因此批复也应做到一文事,不能“综合批复”。下级机关请示什么问题,上级机关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逐项答复。无论批复的意见如何,都必须答其所问,决不能答非所问。

在这一点上,批复有别于决定、指示性通知等文种。前者能针对请示是集中作答,而后两者则可以就某项工作全面铺展开来,并进行一论述

(4)态度的鲜明性

批复在回答下级机关的请示时,态度都很明朗。同意、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都要给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决不能出现态度暧昧、含糊其词的现象。否则,批复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下级机关也将无所适从。

(5)时间的及时性

批复应讲究时效性。只有下级机关遇到无法解决或者无权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向上级发文请示或提出意见。请示的事项通常都十分紧迫,需要受文机关在收到文件后及时研究,并给予答复,要以不影响下级机关的工作为标准。如果对于请示的问题必须延后批复的,比如没有时间,或者需要向上级申请等,也应该先去告知下级机关原因以免延误工作

(6)作用的指导性

批复的目的在于指导下级工作,要体现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作用。上级机关在表明态度以后,可概括地说明方针、政策以及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批复是下行文的公文格式。

批复是上级单位和部门根据下级部门和单位所上报相关工作和事项的请示,而进行回复的批示文件,也就是说是上级对下级请示事项的意见回复。

批复因为是上级印发给下级的文件,所以文件格式为下行文文件格式。

批复是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中都有的文种。新的《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对批复的功能作了这样的界定: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批复功能的界定几乎完全相同: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文。其特点是:第一,具有法定与执行性。批 复中的批准或指示意见,反映了直属上级机关的行政决策,与指示的性质相同,要求下级机关遵守执行,有行政约束力。第二,具有被动性。批复是根据下级机关报 送的请示被动制发的领导指导性公文。第三,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批复只送给请示的单位和有关单位,内容针对请示事项予以答复,不涉及与请示内容无关的内容。 批复的开头、结尾应用请示的标题(或发文字号)与结语相互照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