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目秀

分享实用生活经验与百科知识的学习平台

如何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多少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退休人员所在地区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要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平均缴费指数指的参保人选择的缴纳比例。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3之间。从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缴费比例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累计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还是很复杂的,在这里就不展开进行叙述了。

例如,虎虎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是6500。虎虎的缴费指数平均值是0.7,累计缴存了15年(下面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没有考虑利息)。

基础养老金=6500*(1+0.7)/2*15*1%=828.75。

?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我们缴纳社保时,一部分会进入我们的个人社保账户,一部分会进入国家统筹账户。我们个人账户的部分,直接影响退休养老金的计算。

当然,一般来说各地的缴费比例也是不同的。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有是很大的差别的。

养老金计发月数和我们退休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退休的越晚,计发月数越少;退休的时间越早,计发月数越多。

一般来说,退休计算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即按照60岁退休而确定的。这个时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我们个人不能自由选择。

例如,虎虎社保的个人缴纳比例为8%,社保的计算基数是5500。虎虎选择在65岁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5500*8%*12*15/139=569.78。

?

3、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上面的计算公式是山东省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过渡性养老金并没有全国统计的计算公式,各省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就是为了提高社保当中“中人”的退休待遇。大家如果需要实际计算时,需要使用“中人”所在地区的计算公式。

当然,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视同缴费年限以及调整系数。

例如,虎虎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是10年。

过渡性养老金=6500*10*1.3%*0.7=6500*10*1.3%*0.7=591.5。

这样计算完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虎虎退休时第一月发放的退休金了。

退休养老金=828.75+569.78+591.5=1990.03。

需要注意的是,退休金的计发月数只是影响第一次退休金的计算,而不是说只能领取139个月的退休金。与此同时,退休养老金也在逐步提高。我们要相信退休人员的待遇会越来越好的。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也是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当然,灵活就业人员不会涉及过渡性养老金,具体的缴纳基本都是20%。

?

社保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哪个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养老保险缴纳得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也会越多。但是,我们怎样选择才最划算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里面得到答案。社保缴费年限以及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成正比例关系。这一方面,它们两者的影响因素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提高社保缴费年限可以同比的提高基础养老金,而提高缴费基数,虽然也可以提高基础养老金,但是由于会被平均,所以它的影响力被削弱了。

所以,我们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最低缴费比例缴纳社保。但是,一定要尽可能地延长缴费年限。毕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带入数字进行计算一下,就知道虎虎为什么这样说了。

?

城乡农民养老金如何计算?

其实除了正常的退休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还有一种养老金,也是具有很大普遍性,即城乡农民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一般来说,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缴纳金额要低很多。同时当地政府也会有补助。

具体来说,这里的基础养老金是一个固定值,而不是个人数据计算处理的。当然,这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包括两部分即个人缴纳部分和国家补助。

例如,虎虎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金,缴费金额为每年1000,根据当地的政策国家每年补助的金额是200。虎虎一共缴纳了15年,同时当地的基础养老金为1200。

虎虎到60岁时,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1200+(1000+200)*15/139=1329.49。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退休人员所在地区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要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平均缴费指数指的参保人选择的缴纳比例。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3之间。从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缴费比例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退休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加上本人的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除以2以后的平均值作为计发基数,为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其中本人的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按照退休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的平均缴纳指数。

退休养老金一般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举例计算,北京某一名职工,2010年年满60岁后退休,上一年度的北京市月平均工资水平为3566元,该职工的缴费年限一共为15年,截止退休时个人账户中共有5万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3566元+3566

元*0.6)+2*15*1%=427.92元。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元/139 = 359.79

元。上列两项合并,他的月退休养老金为427.92元+359.79元=787.71元。


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退休人员所在地区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要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平均缴费指数指的参保人选择的缴纳比例。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3之间。从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缴费比例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累计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一般我们通过社保系统都可以查得到。它是按照每月缴费基数的8%划入,2005年以前按照11%。每年还会根据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发记账利息,过去利率比较低,但是现在利率一般在7%~8%之间。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表是人社部统一公布,从40岁到70岁都有一个养老金计发月数。40岁以下,70岁以上分别按照40岁和70岁计算。这个表从2005年制定后并没有修订过,未来有可能修订。60岁退休是139个月,50岁退休是195个月。

如果是在湖南1995年前参加工作退休的人员,他们养老金就分为3个部分。

一是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合计×1%)。

二是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三是过度性养老金,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3%×视同缴费年限。

例: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

退休工资计算方法是:退休工资=工资x(工龄/法定工龄)x((75-法定退休年龄)/(75-退休年龄))总退休工资=退休工资x12x(75-退休年龄)注:75是指75岁,因为我国的百姓大多75岁左右去逝。取75岁为平均年龄这种退休金计算法可以有效的防止那些不到退休年龄就开后门争着要退休的人争着退休.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国家统一计算方法: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通过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基础养老金的因素比较多,退休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基础养老金。

比如你所在的退休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而你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也是5000元,社保累计缴费年限为30年,那么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5000)÷2×30×1%=1500元。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退休人员所在地区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要高于欠发达地区。


而平均缴费指数指的参保人选择的缴纳比例。一般来说缴费指数在0.6-3之间。从这里也能看出,社保的缴费比例越高,相应的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累计缴费年限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金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我们缴纳社保时,一部分会进入我们的个人社保账户,一部分会进入国家统筹账户。我们个人账户的部分,直接影响退休养老金的计算。


当然,一般来说各地的缴费比例也是不同的。毕竟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有是很大的差别的。


养老金计发月数和我们退休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退休的越晚,计发月数越少;退休的时间越早,计发月数越多。


一般来说,退休计算的计发月数是139个月,即按照60岁退休而确定的。这个时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我们个人不能自由选择。


个人账户养老金=5500*8%*12*15/139=569.78。


3、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上面的计算公式是山东省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过渡性养老金并没有全国统计的计算公式,各省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就是为了提高社保当中“中人”的退休待遇。大家如果需要实际计算时,需要使用“中人”所在地区的计算公式。


当然,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主要因素就是,视同缴费年限以及调整系数。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基本养老金=〔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国家规定的计发比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缴费年限累计不满上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

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退休养老金的钱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1、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2、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