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慷慨悲壮,意境雄浑深远,语意含蓄,语言凝炼,情感深沉。
其诗内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历代诗评家视此诗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这首诗虽短短四行,即有边疆景物描写,又有征人心理描绘。即有对久戍士卒的同情和结束这种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也有又以大局为重的认识,认识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对边寒风光没进行细致描绘,只是用此画面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汉关秦月,融情于景,浸透情感。复杂的内容融铸于四行诗中,深沉含蓄,耐人品味。整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原文: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