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宋代诗人志南的《绝句》 绝句 作者:僧志南 年代: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全诗如下: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将小蓬船系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我扶着藜杖来到了桥东,满树杏花盛开的春日,细雨绵绵,雨雾轻轻沾湿了我的衣裳,春风拂过,杨柳依依,吹到脸庞上的微风已不觉得寒意。
这首诗似乎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副早春的画面,诗人似乎乘坐一扁带蓬小舟过来,舟停上岸,将小舟系于溪边古树下,诗人不走桥西偏到桥东,其实东方是与春天相呼应的,东就是春的同义词。早春的雨是杏花雨,早春的风是杨柳风,所以诗人抚杖东行,沿途杏花灼灼,杨柳翩翩,细雨蒙蒙,和风煦煦。衣裳似沾少许雨雾湿气,微风拂面不觉一丝寒意。好一副春日踏青之景。
没有沾衣欲湿落花雨,而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全诗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首诗出自南宋时期诗僧志南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其实有叙事、有人物、有景物,虽然没有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闲适。
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作者是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1.全诗
绝句
僧志南 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诗文注释
短篷:有篷小舟。仗:拄着。藜:指拐杖。
三、原文翻译
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沾衣欲湿落花雨这出自宋代释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
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吹拂着脸庞的微风已感觉不到寒意,嫩绿的柳条随风舞动,格外轻飏。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全诗: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的《绝句》。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写的是诗人在和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用拟人的手法写轻松的心情,一个人游玩仿佛因为杖藜的陪伴丰富多彩。诗的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杏花雨”“杨柳风”用春天特有的事物形容春风春雨,更有美感,更富诗情画意,“沾衣欲湿”用衣服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体现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杨柳拂面,细雨沾衣,不觉有一丝寒意,此情此景,多么令人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