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目秀

分享实用生活经验与百科知识的学习平台

王昌龄写的诗(四年级下册王昌龄写的诗)

王昌龄的《出塞》,没有季节特征,看不出是描写哪个季节。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这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王昌龄善写七绝,号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诗主要分闺怨诗、送别诗、边塞诗三类。在七绝写作方面,王昌龄和李白齐名。

《出塞》前两两句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原诗: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释义: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