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如下:
2、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表达了诗人豪迈自信,胸怀天下的情感。
全诗在前两句点明了诗人在碣石山顶观临大海。后面四句则写了沧海的动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概括了大海的远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前二句写了虽然已到秋季,但岛上依旧盎然。后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在茫茫大海面前,日月星河都显得十分渺小,像是由大海吐纳出来一样。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唱过,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
观沧海是公元207年,曹操北上讨伐袁绍,大战之前,途经所作的。
作者借茫茫沧海荒凉的秋景,拥抱星辰大海,抒发最真挚感情,展现开阔胸襟,暗中许下宏愿,那就是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完成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和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