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绵的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在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许多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他们英勇地牺牲,也不管自己的遗体能不能被运回家乡安葬。当年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毛主席就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释义】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形容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遗骸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表明了,为国献身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是战士的一种比喻,形容为国捐躯的精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处处都可以埋葬忠诚的尸骨,哪里需要将尸骨用马革包裹,才送还回乡呢。这句话化用自岳飞墓的诗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与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中的诗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