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和世事变迁的无奈。
【甲寅端午拟白】
少小喜时节,而今一掷梭。真欢妻举案,宜耳子工歌。
天地清明少,人生辛苦多。 问他痴祝老,不醉待如何?
对比的表达技巧,小时候跟现在对比,“天地”与“人生”对比,突出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端午节时,人们会制作香囊,以挂在门上或佩戴在身上,以驱邪避瘟、祈求平安。以下是几首关于端午香囊的古诗:
1. 《端午》(唐代 白居易)
艾叶香囊香未歇,凉风吹破粽叶缺。
一时热气相薰染,室中炉火受烟灭。
2. 《端午香囊》(宋代 郭祖怡)
香囊不向玉人嗅,玉人何事到江楼。
端午节来闻一度,百虫退散保平头。
3. 《端午节》(唐代 杜甫)
风吹草低见牛羊,天气暑凉逐客忙。
端午节至粽未成,杜子春心思难量。
这些诗歌中都提到了端午香囊的香气和祛瘟驱邪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喜悦和祝福。
《端午》
水明非旧日,山翠暂回眸。
风高疑万里,峡远滞千舟。
云起随时散,溪流任志流。
香囊应解语,悠悠谁肯求。
这首古诗描述了端午节的景象,包括清澈的水、翠绿的山、狂风、奔流的溪水以及神秘的香囊。这些景象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同时也给人带来音乐、情感和信仰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