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以文学成就著称。他的《感遇》诗共有四首,以下是原文:
感遇之一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何如对清音。
徒然惭素志,无以报华簪。
感遇之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辞青楼尽画楼。
为报边秋负恩日,尽教红泪洒金瓯。
感遇之三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何如对清音。
徒然惭素志,无以报华簪。
感遇之四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好事多磨,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感遇》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里的兰叶茂盛,生机勃勃;秋天里的桂花皎洁,芳香四溢。它们自然地生长,各自展现着美好的节操。然而,那些在林中栖息的人,却因为喜欢兰桂的香气而折取它们。草木本无心,只求自然生长,却遭到了人们的攀折。这其实是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批评,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同。
《感遇》的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