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夕诗》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列第侯王灯市里,九冲士女月明中。玉萧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闹元宵古诗有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原诗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描写的是武则天时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是武则天时期的人,官至唐朝宰相,但是处事不怎么样,怕得罪人,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
苏味道善作五律,代表作就是这首《正月十五夜》,他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崔融、李峤四人并称「文章四友」。
神龙政变后,苏味道被贬蜀地,他有一个儿子留在了眉山,成为了眉州苏家的先祖。
《正月十五夜》是苏味道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吟咏神都洛阳元宵夜盛况的古诗,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