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声辞旧岁”出自于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描写的是:“在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过去,和暖的春风送来了新的一年,人们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古代迎接新年的热闹景象。
全诗用细节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如果用“鞭炮声声辞旧岁”作为上句,要对出下句,而且句子中要有“欢声阵阵”,因为“鞭炮声声”与“欢声阵阵”对应,所以只需补出与“辞旧岁”对应的三字即可。品“辞旧岁”是动宾结构,可用“庆新年”对应。所以下一句是:
鞭炮声声辞旧岁,欢声阵阵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