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诗意思: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中心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诗意: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中心思想: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从军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身为书生却身怀强烈的报国情怀。全诗通过对书生投笔从戎、为国参军的经历的描述,不仅表现了唐朝士兵作战时坚强无畏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军行》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首联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
颈联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身处边塞的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
其实,在盛唐优秀的边塞诗都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而此诗就是一个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