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句诗出自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之手,用到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在这句诗中,“榆柳”对“桃李”,是名词对名词;“荫”对“罗”,动词对动词;“后檐”对“堂前”,属于名词对名词。对偶是古代诗歌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这句诗恰好符合这个特点,因此是对偶。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榆柳和桃李相对,都是名词,荫和罗相对,都是动词,后檐和堂前都是名词
上联:宁折不弯一一老朽 下联:安贫乐道一一田园 横批:临渊自明。
舍五斗米不惜归隐田园 耕几亩地只为安贫乐道
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笑天下,归园田,榆柳已经荫后檐陶渊明诗清趣雅 采东篱眺望南山
折腰求米羞为吏 采菊就荒庆自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