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谢灵运写的佳句: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
“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过白岸亭》)
其中名句是:“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全诗如下: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南北朝〕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谢灵运登江中孤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西沉时,山峦的轮廓将其遮挡,景色壮丽。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丽。这句名句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