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
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诗文,其中提到了“更”这个词。在这里,“更”指的是一种修行和提升的过程,意味着不断改进和超越自己的意愿和努力。在愚溪诗序中,韩愈用“更”来表达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追求和不断进步的态度。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修正和超越,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和创作水平。因此,“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行动,代表了对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追求。
《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本文作者借愚溪自喻,表现了自己清高的品格和不合时俗的性格,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才华被埋没的抑郁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