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了人生不会十全十美。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原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样,分别如下:
苏轼的《江成子密州出猎》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并委婉的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抒发了他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为国出力,想自己抗敌的政治主张。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词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体现了他渴望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思想感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不同的,也有相同的,或豪放不羁,或缠绵悱恻,是不以词牌而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