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和“诗王”。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被世人尊为“诗魔”、“诗王”,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朝公元772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在中唐时期影响极大,同时也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其文学创作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部分经典诗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