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的《相见欢》的主旨: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原诗: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释义: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城楼观看清秋时节景色。
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入侵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
要悲风将自己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年~1159年),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希真,号岩壑,人称洛川先生。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上片写登金陵城楼所见之景,清秋萧瑟、夕阳西垂,均寓悲凉无力之慨;"大江流"三字,则暗用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成句,寄托故园之思。
下片由景入事,直指时局,以"几时收"之问传达无限悲愤及忧虑。收篇欲请悲风吹泪到前线扬州,则透露亲身赴战、收复北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