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有感作诗,一般都是借历史典故,抒发自身胸中块垒。所以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事情。因为身份不同,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
诗言志,诗抒情。言的是诗人的志,抒的是诗人的情。历史上的典故和角色都只是在赋比兴中起一个“兴”的作用而已。
曾经有朋友问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为什么不叫作《项羽颂》呢?明明是在歌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志气啊。
因为李清照写诗的目的并非仅仅限于歌颂项羽,而是通过项羽的宁死不辱的气节来批判当朝为政者只懂得逃跑和投降的态度,抒发的是自己对家国破败、流离失所的仓皇悲痛以及对当权者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