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025年08月23日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025年08月23日
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写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第二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也写于公元1075年 ,苏轼被贬官密州,写下这首词。
苏轼所写的两首《江城子》写作时间北宋
2025年08月23日
长安夜雨是唐代薛逢所作的诗,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作品原文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 新添四五茎。
2025年08月23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被分为八种,分别是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第七十条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2025年08月23日
《卜算子咏梅》体现梅花豁达大度谦逊脱俗的句子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把梅花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生动显现出来。也体现了梅花豁达大度,谦逊脱俗高洁品质。
《卜算子·咏梅》是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2025年08月23日
释义: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原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介: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025年08月23日
原句“小扣柴扉久不开”。
游园不值中的小扣一词表达了作者有礼貌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担忧以及惆怅之情。因为诗人是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2025年08月23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了,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大地.
夏姑娘迈着灵巧的步伐来了;她踩着炽烈的风火轮,把灼热的气浪洒向晴空;
秋姑娘迈着喜悦的步伐来了;她捧着绚丽的大提蓝,把丰收的果实挂满人间;
冬姑娘迈着坚定的步伐来了;她挥着宽大的白衣袖,把晶莹的雪花铺遍原野.
春天小草发芽了绿油油的,小花开了,炎热的夏天的阳光晒得我黑黝黝的,凉爽的秋天,枫叶红了,丰收的果实装入了口袋里。
寒冷的冬天下起了大雪,大雪纷飞,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好不热闹
2025年08月23日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2025年08月23日
花开花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但被诗人门与水联系起来,就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景致和心情。请看下面的诗句:
1、《桃花溪》——唐代张旭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2、《山中答俗人问》——唐代李白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唐代杜甫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4、《春日》——宋代晁冲之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5、《送别诗》——宋代苏轼
Powered By Z-BlogPHP 1.7.4